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代表杜鈺洲會長日前在兩會中再次提出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提案―“關于在紡織服裝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兩項政策建議的提案”,杜會長此次重提有關社會責任的提案,充分體現出紡織工業協會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大力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引導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鮮明態度和決心。
在提案中,杜會長表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貫徹中央關于建設和諧社會方針的緊迫任務,就紡織行業來說,對于推動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每年國外采購商和國際一些非政府組織針對中國企業開展的社會責任查廠、認證活動,數以萬次計,既加重了企業負擔,又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象。鑒于國際上沒有統一標準,只有270多個不同社會組織標準(依據所在國法律制訂的民間標準)”。
杜鈺洲會長在提案中介紹了紡織工業協會率先推動行業社會責任工作的實踐經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從2005年開始,結合國內產業實際,依據我國有關法律,借鑒國際上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經驗,制訂了行業自律性的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2006年完成了在9家大型骨干企業的試點實施,幫助企業建立起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2007年將在100家骨干企業、10個試點產業集群近萬家中小企業中推廣實施。
紡織行業開展的企業社會責任自律措施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全國總工會的大力支持,并已把實施CSC9000T列入“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該項自律也得到國際社會和一些國際組織的良好反響,如歐盟企業總司、中歐世貿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現在已經有國外零售商給予了參與自律試點的企業免驗廠待遇”。
針對目前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過程出現的我國現行政策不完善帶來的一些困難,杜鈺洲會長提出了兩條建議:
1、關于解決農民工的社會保險跨地區支付和使用問題。由于我國現有財政體系地域分割,社保個人帳戶無法跨地區運用,社會保險無法異地支付,致使跨地區農民工無法參保,企業處于被動違反社保條例的境地,也影響國際貿易秩序。
2、關于在我國勞動法框架內允許企業在短時間內延長工作時間的法律解釋問題。我國現行《勞動法》對工作時間的規定是每周工作時間40小時,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超過36小時;國際上如ETI(道德貿易聯盟)組織的《勞工實踐守則》執行的是每周工作時間48小時,加班時間每周不超過12小時。這種差異,不僅造成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時處于不利的局面,在貿易爭端中授人以柄,也與廣大農民工希望多勞多得的要求差距較大。鑒于紡織出口季節性和快速交貨期的特點,必須采取臨時性加班延時,閑時補休措施,但不超過ETI《勞動實踐手則》每周總勞動時間不超過60小時的底線,并且在全年平均不超過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勞動時間。這需要政府權威部門通過法律解釋達到在法律框架內的靈活性。目前地方政府部門的解釋五花八門,有的標準過低,不利于勞動者權益,也不利于我國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