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多人,900多家企業、100多家/次媒體,從北京到濮院、虎門、石獅、深滬、平湖、海寧、開平、金壇,再到中山,從2007年5月26日到7月11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 “10+100+1000”項目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活動到今天已經連續成功地在四省九個產業集群隆重舉行,行程超過2萬公里。
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 “10+100+1000”項目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活動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相關產業集群政府組織,在各地行業協會、企業管理者代表、員工代表以及媒體代表的積極參與下成功舉行的。在各地政府、相關行業組織以及企業界對建設推廣社會責任的高度重視與積極行動中,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活動的開展使所到之地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得到較大程度提升,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的建設推廣工作扎實地深入到相關產業集群的企業中。一個多月的時間連續在四省九地開展大規模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推廣活動,不僅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立足國情,基于行業特點,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加強行業自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構建負責任的全球供應鏈,開創行業和諧發展新局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大創舉,也是國內外建設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的全新嘗試和行動范例。
在2007年7月11日舉行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10+100+1000”項目廣東中山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活動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陳樹津副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張莉巡視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傳媒中心主任魏林、中山市副市長馮煜榮等領導出席并講話,中山市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中山市10家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試點企業以及相關企業管理者代表、員工代表、媒體代表等近300人出席啟動儀式和普及培訓活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副主任閻巖主持啟動儀式。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張莉巡視員在講話中指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加強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她還表示:“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大力推動紡織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支持紡織行業“十百千”社會責任試點項目是其中一項具體舉措。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十百千”項目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在中山市舉辦,標志著該項目在產業集群層面的實施推廣工作進入了全面的實質推進階段,希望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積極引導集群內廣大企業致力于社會責任建設。”
在“以科學發展觀構建產業美好未來”的主題發言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主任孫瑞哲在分析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圍繞著產業發展、社會責任與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建立公平與效率的和諧與統一。公平與效率的實現手段是制度,制度的宗旨是建立規則和信用。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規則、制度可以降低成本,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強調制度化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水平,解決驗廠、認證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制度降低成本,提升勞動生產力。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在國家層面體現在建設以人為本,又好又快發展的和諧社會;在產業層面強調抓好科技貢獻率、品牌貢獻率及包括社會責任在內的行業自律;在產業集群層面,應做好產業配套、公共服務與提升品牌效應;在企業層面,要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實現與人、環境、社會和諧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暉在演講中闡述了企業制度化、體系化建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持續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與實施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的方法。他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參與機制,它可以調動各個利益相關者參與規則的落實和制度的創建,其中各種利益相關者有不同的作用,而回報也可以被所有參與者分享。從長遠來看,這種機制能夠有效地提升價值體系和社會道德。他認為很多時候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發生并非由于企業不了解法律法規,而是由于沒有將這些規則落實為企業自身可以操作的規則與制度。CSC9000T定位于主動的管理行為,通過建立和運行管理體系,促進企業持續改進社會責任表現,提高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張榮明董事長現身說法介紹了該公司建設CSC9000T管理體系的實際經驗和體會,他說:實施CSC900OT后員工對企業的信心增強了,春節后復工率超過98%,生產效率提升了,今后要把CSC9000T與ISO9000、ISO14000等國際標準等一并融入企業日常管理中,避免把社會責任建設表面化。回顧自己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建設工作的切身體會,張榮明表示:“做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員工發展的需要,是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需要。”
中山市康妮婭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石美儉代表中山市紡織服裝業宣讀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倡議書,在倡議書中她表示:“‘康妮雅’作為紡織產業集群的試點企業之一與其他入選的企業在做好自身社會責任管理的同時,要樹立良好的行業自律形象,營造公平和諧的貿易環境,提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和能力,帶動其他中小企業的積極參與;跟國際并軌,讓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中實現基業長青”。
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10+100+ 1000” 項目即在十個左右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內選擇百家骨干企業建立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對上千家中小紡織服裝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培訓,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為各產業集群、骨干企業及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培養1500名左右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人員,整個推廣活動簡稱“10+100+1000”項目。該項目旨在幫助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自律樹立企業、行業良好形象;營造公平貿易環境,構建負責任的供應鏈;通過項目實施以點帶面,促進社會責任建設,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10+100+1000”項目將按照自我評估、初始評估、培訓及試運行、復評4個階段進行,歷時近兩年。到目前為止,共有 11個紡織產業集群的114家骨干企業已確定參與本項工作。自2006年12月啟動以來,該項目整體推進工作中的第一階段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企業自我評估工作已基本完成,一個多月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經在四省九地舉行的項目啟動儀式和普及培訓活動,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抓緊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建設推廣的重要戰略步驟,它不僅將“10+100+1000”項目執行推進實質性階段,同時將各地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推向新的高潮,為下階段的初始評估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紡織產業是中山五大支柱產業之一,2002年12月,被評為首批“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沙溪鎮榮獲“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稱號,大涌鎮榮獲“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2005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達3400多家,從業人員23.9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309.7億元,增長15.9%,40%以上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到港澳地區、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
中山市政府、行業組織以及企業充分認識到新的國際市場環境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意義和現實重要性,并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道積極在行業中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與推廣工作,率先成為中國紡織行業協會企業社會責任“10+100+1000”項目的試點產業集群。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多年來在加快行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鼓勵自主創新、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競爭環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建設和諧協會、和諧行業、和諧社會,于2005年5月推出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并在行業層面展開實踐推廣工作:2006年在10家骨干企業開展CSC9000T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并在中國制造業中率先發布中國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2007年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進一步開展“10+100+1000” 項目。這些工作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紡織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都明確支持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建設,推進紡織行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所推動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在國家有關部委、工會的支持協助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不僅得到國內企業的積極響應,同時受到全球范圍廣泛關注與支持。此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扎實的工作,在九個產業集群開展的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10+100+1000”項目的啟動儀式暨普及培訓活動,將進一步加速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發展,為構建全球負責任的供應鏈,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社會責任事業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