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4年中國瓶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大會在江蘇鎮江召開。大會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辦,中國化纖協會非纖用聚酯分會承辦,鄭州商品交易所支持。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原巡視員、中國化纖協會原副會長賀燕麗,以及來自瓶片產業鏈上下游代表約130人參加大會。中國化纖協會副秘書長付文靜,中國化纖協會副總經濟師、非纖用聚酯分會秘書長張凌清分別主持會議。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非纖用聚酯行業緊跟國家政策步伐,以煉化一體化、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為抓手,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板材、包裝、再生環保材料等在保鮮、美觀、運輸、環保、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升級,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廣闊的前景。此外,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瓶片作為聚酯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帶動了裝備、金融、期貨等方面共同助力聚酯產業鏈的發展。當前,行業面臨供需不平衡和生產經營方面的壓力,企業要積極面對,避免內卷式競爭,逐步改善行業運行質量,維護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弘則彌道(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蘇暢從周期、政策、價格三大方面分析了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他表示,當前全球宏觀處于軟著陸還是衰退的十字路口,未來一年全球總需求形勢仍然不樂觀;全球工業品領域普遍面臨產能過剩的狀況,在需求顯著提升或者產能出清之前難以出現工業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美聯儲的降息路徑將對未來各類資產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國內宏觀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經濟運行體感分化,宏觀政策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結合,短周期逆周期調節與長周期結構轉型政策相結合,有望推動總體經濟保持平穩。
隆眾資訊分析師邸慶玲分析了聚酯瓶片市場情況。2024年以來,聚酯瓶片市場整體低迷,主流貨源價格區間6500~7190元/噸,1~8月均價7029元/噸;原料PTA上漲時,聚酯瓶片跟漲乏力;7月工廠減產后,聚酯瓶片價格較原料抗跌。1~8月,行業加工費均值500.01元/噸,較2023年同期減少361.55元/噸,跌幅41.96%;行業毛利虧損加劇,利潤均值-249.34元/噸。進而,她對聚酯瓶片未來趨勢進行了展望。一是新產能陸續釋放,供應端壓力增加。二是檢修季提前,行業開工下滑。三是需求穩定增加,短期來看,中秋、國慶、春節推動軟飲料與油脂消費,國內需求預期兩位數增長;長期來看,軟飲料與油脂需求或保持穩定增加,片材需求預期明顯釋放。四是絕對價格震蕩,目前供需格局下,難以形成獨立行情,絕對價格隨原料震蕩,需長周期內消化。
瓶片期貨已于8月30日在鄭商所上市。基于此,鄭商所商品三部董兆雷介紹了瓶片期貨合約及配套業務規則,包括合約文本、交割標準、交割區域、倉單和風控制度等。他表示,聚鏈成勢,未來可期。鄭商所將積極推動企業利用期貨、期權以及基差貿易工具和業務模式,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安排、產成品銷售、庫存周轉等多個環節實現期現融合,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全球瓶級PET回收利用行業正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翻番,且亞太地區主導市場。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聚酯團隊帶頭人聶凌分享了非纖聚酯回收利用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的融合路徑。例如:引入新技術優化非纖聚酯的回收流程,提高回收效率和再生產品質量,包含先進分離技術、自動化與智能化設備、新型催化劑與溶劑等;通過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非纖聚酯回收行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構建非纖聚酯回收利用的閉環生態系統,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廢棄物的最小化排放。她認為,未來PET回收行業將朝著高效創新閉環循環體系發展,通過降解技術轉化為酯化物或單體并引入新單體,生產高性能新材料,實現綠色、可持續、高附加值的轉型升級。
江蘇賽維爾專注廢舊塑料的高質化回收、處理、再生,致力為客戶提供與原生塑料同品質的高等級再生原料,實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產品可應用于服裝、紡織、食品飲料及日化包裝容器、汽車等行業。江蘇賽維爾總工程師張朔主要介紹了食品級再生塑料發展現狀及食品級再生PET切片案例情況,并表示,作為PCR PET生產企業,江蘇賽維爾已取得美國FDA和歐盟EFSA雙認證,承諾到2025年實現年生產6萬噸再生塑料。
“國內PET瓶用切片的年消耗量約700萬噸,PET瓶的年回收量約600萬噸,預計‘十四五’末,食品級再生塑料新政有望落地,若設定目標為塑料包裝的再生循環比例20%,那么其市場容量約140萬噸。期待更多的高質化再生循環企業,加入到促進中國PET塑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事業中。”他說道。
奧地利埃瑞瑪再生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市場拓展經理(中國)宋天嬌介紹,埃瑞瑪擁有瓶到瓶食品級再生及解決方案——VACUREMA®系列,其瓶到纖維、在線瓶胚、瓶到片材,以及瓶到瓶的VACUREMA®PRIME系統,是全球范圍內獲得品牌廣泛認可的食品級PET回收應用方案,可生產超潔凈再生PET粒子,靈活入料、穩定出料,最大化能源效率,產品色值好,可用于直接食品接觸。未來,埃瑞瑪將繼續開發HDPE厚壁料入料系統及FDA無異議函用于PP及LDPE系統。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原巡視員、中國化纖協會原副會長賀燕麗介紹了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新鮮視角。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5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比重突破50%。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突破2萬千瓦,風電葉片最大長度超過123米,均為世界之最。總體來說,我國新能源減碳貢獻顯著,2022年直接減少碳排放量22.6億噸。目前推動新能源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風電光伏扔是新能源發展的主體;儲能氫能成為新能源發展的必要支撐。她表示,今后要把能源革命引向深入,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二是推進新能源基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三是強化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四是加快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高功能聚酯薄膜主要應用于光學、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穿戴、節能環保、高檔裝飾及軟包裝等領域。江蘇東材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程凡寶介紹了高功能聚酯薄膜的技術特點,即五高(高清晰度、高耐溫性、高挺度、高平整度、高附著力)和六低(低霧度、低收縮、低析出、低粗糙度、低配向角、低彩虹紋)。此外,他還介紹了高功能聚酯薄膜在背光模組、觸控模組、偏光片、車載等新型顯示,以及5G、新能源汽車、汽車裝飾、窗貼膜、調光膜等領域的應用進展。對于未來高功能聚酯薄膜的技術發展方向,他提出兩點:一是新的應用場景,如元宇宙、鋰電、單一材質;二是新的工藝路線,如功能性替代(在線涂布)、多層共擠(熱封性)、瓶到膜(PCR回收利用)。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孫賓介紹了基于有機無機雜化、聚酯合成機理及工藝制備的DH-HyTi雜化鈦催化劑。該催化劑具有耐水解性而可在打漿階段加入并參與酯化反應。在技術產業化方面,他表示,將協同聯盟運營策略,創建技術成果轉化平臺,打造產學研生態鏈。例如,定制化產品和技術包:應高品質PTT的開發需求,開發耐水解PTT專用鈦系催化劑及PTT實驗室合成工藝,解決現用鈦酸酯類催化劑不耐水解的問題,預期可形成技術包開發的合作、催化劑的供應;定制化無銻功能纖維:以協助開發和推廣陽離子可染無銻纖維新產品為紐帶,推進無銻特種聚酯樹脂、雜化功能粉體、無銻功能母粒的銷售和持續發展,構建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鏈創新聯盟等。
浙江利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曹善文介紹了綠色鈦系催化劑的發展及應用。其中,LC-1鈦系催化劑具備以下特點:均相聚酯催化劑,常溫下與乙二醇和水混溶;催化活性高,5~8mgTi/kgPTA;不水解,不會導致在聚酯中有膠凝粒子沉積,可提高聚酯的L值;能有效抑制酯化和聚合過程中副反應,減少熱分解和防止聚酯泛黃;可與銻系催化劑混合調配,能夠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優異的聚酯熔體過濾性能;與銻系催化劑相似的廣泛適用性等。他表示,使用鈦系催化劑,聚酯中無重金屬,真正體現出綠色、安全、環保、健康的特征,有望引導聚酯制備工藝和設備的變革,期待其在功能性聚酯、生物降解聚酯中的廣泛應用。 |